花楼偶遇

 玉殿春
    花楼偶遇(1/2)

    成化十七年的秋末,晏清随父亲一同从江陵回到了帝京。

    那一年她十三岁,尚是豆蔻年华。

    成王府里那个青衫少年的身影,也随着江船的驶离而渐渐淡去。

    回了京师后,生活一如往常,日子依旧平淡,多是在绣楼里跟着绣娘学女工,在晏清看来真是无聊透顶。

    沈注倒是会日常到晏府来,有时候会带些有趣的玩意儿来给她解解闷儿。

    沈注比晏清长了四岁,他父亲官拜鸿胪寺卿,当年与晏阁老一同参加殿试,有同年之谊。因此两家一直交好,晏清与沈注也算是一起长大。

    可她哥哥晏澜却不大喜欢沈注,每次都说他是书生意气,古板无趣。

    “你就是嫉妒人家学问比你好吧。”晏清每次都会顶回去。

    这句话是晏澜的痛处,他从开蒙起,在读书上就毫无天赋可言,等到妹妹都开始读经背诗了,每一次先生布置的文章,他还没晏清背得快。

    晏阁老可是当年的状元,在他看来这儿子算是把他的老脸给丢尽了。

    晏澜不以为意,老爹总是拘着他在家里读书,他却是想尽办法溜出去斗鸡走马,跟一群市井之徒混在一起,连晏清都看不过去了。

    晏阁老气也气了,家法也请了好几次,打得妻子女儿痛哭求情,那小子倒骨头硬得很,从不服软,最后无奈,晏家二老只得由着他去。

    能怎么办,家里就这么个独子。

    到了成化十八年,晏澜和父亲差点闹翻了,原因是他竟要去从军。

    晏家这样的书香世家,晏阁老又是当世大儒,怎么可能让家中的独子入军营,两父子互不相让,闹起来将家里搅得天翻地覆。

    晏阁老被气得不行,当时又时值盛暑,夫妻俩前往熙山晏家别业避暑,也好消消气。

    下人来报说翰林院江惟仁求见的时候,家里就兄妹两人在。

    晏澜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可翰林院里,想来晏家走动的人数不胜数。

    他听了,鄙夷道:“又是那些翰林院的腐儒,这些书生,整天就想着攀附权贵,整日的埋首故纸堆,一辈子都把心思花在朝廷的勾心斗角中,毫无建树!”

    晏清白了他一眼,瞧不上他每次把书生贬得一无是处,“你这一竿子打下去,把咱爹都包括在内了,内文外武,都是建功立业,没什么高低之分。”

    “小丫头片子懂什么?!”晏澜冷哼一声,又对下人道,“叫那个江什么的走吧,老爷在家也不会见他的。”

    那人领命而去,却被晏清出声叫住,“你跟那江公子说,老爷这些时日不在家,叫他下次再登门吧。”

    说完,她回身挑衅地看着晏澜道:“咱们赌一把,看下次若这江惟仁再来,阿爹肯不肯见他。”

    兄妹俩自幼斗嘴惯了,什么事都要争辩一番,晏澜最受不得激,当下便道:“好啊,赌呗,丫头,别以为就你了解爹。”

    不久,晏阁老从别业回来,那江惟仁再度登门,晏清正好就在父亲身侧,她知道父亲向来爱才,当初在江陵为帮那江惟仁,不光是因为自己,而是他本就对这江惟仁颇为看重。

    谁知晏阁老却道:“不见。”

    那下人将这话转告给府外的江惟仁,过了一会儿又进来道:“那位江公子说他是来谢恩的。”

    “那你告诉他,”晏阁老淡淡道,“我已经记不得于他什么恩了。”

    那下人又跑出去,再进来时,晏清便好奇地问:“你说了之后,他什么反应?”

    “那位公子跪在咱们府外磕了个头,然后对小人说,当日之恩阁老忘了他却此生都不会忘,说完才走的。”

    晏清想,此人到是个知恩图报的。

    “爹,这江惟仁应你说你看过他的策论,不是对他挺赏识的么?”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