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破“奸情”

 玉殿春
    撞破“奸情”(1/2)

    入夏的时候,朝廷同北契终于签定了和书,重开边关供两国交易的榷场,北契每年前来入贡,大虞则会赏下岁赐。

    所谓的入贡,不过是个幌子,北契天寒地冻,也没什么好东西,倒是大虞每年给的岁赐数目不少,可比起兴兵作战,生灵涂炭,用钱帛来换太平代价更小。

    如今北契元气大伤,至少有十年时间,再难举兵南下了。

    春去秋来,朝政也渐渐稳定了,江惟仁借着这一次北契破关的事,撤换了边关的守将,又在兵部大举改革,提拔了许多年轻有为和寒门出身的武将。

    若无与北契的这一役,新帝登基不久首辅便要在军务上这样大展拳脚,势必要找来言官们的非议,朝中也定然是各种阻力,可如今,谁还敢质疑江惟仁的举动?

    何况,内阁的决定,也都在文德殿奏请过两位太后的意思,曹昱能升为提督,就是江惟仁提的,曹家其余子弟也纷纷在军中任职。也因如此,江惟仁在军中所施行的那些改革,曹太后自然都是支持的。

    晏清呢,又不愿真正插手朝政,尤其是涉及军务,她怎会站出来反驳。

    入了秋,京中便热闹起来,各种庆典一一开始准备,新帝登基,上半年又打了那样大一次胜仗,换来了往后的太平,不管是宫里还是民间,都有心要好好庆贺一番。

    新帝尚年幼,往常由皇后来主持的事,如今也只能由两位太后操劳,不过如今后宫冷清,尤其曹太后又喜欢热闹,重大一点的活动尽皆出席。

    薛时英不仅名义上是曹太后的义女,也很得她的喜欢,常常在宫内走动,她自然也不忘常去仁寿宫拜访。

    晏清发觉最开心的,要算赵元了,曹定真看着薛时英同赵元日益亲近,有时也对晏清叹道:“咱们阿元自小也着实寂寞了些,长这么大,身边最亲近的,也就一个张大伴。”

    话虽这样说,可她对儿子的管教却丝毫不肯松懈。赵元登基后,每日早朝之后便是经筵,也是由翰林院那些侍讲们来给皇帝陛下授课,同样还是由首辅大人主持。

    只是曹定真不比晏清,但凡皇帝在经筵上稍有不得体的地方,或是江先生布置的课业作答得不好的时候,消息一旦传到她耳朵里,一定会命人将陛下叫到福宁宫仔细训问,绝不心软。

    赵元只能偷偷给晏清诉苦,求她替自己求情,可在曹太后那儿,除非是江先生亲自开口,谁来替皇帝求情也没用。

    可江先生本就对他要求严格,从当初的入阁讲学起,赵元便对他又敬又怕。

    直到后来,他终于发觉了一个好办法,既然母亲只听江先生的劝,那他便在江先生那儿搬出圣懿太后来。

    当初入阁讲学时,晏清从珠帘后跑出来的事翰林院都知道,江先生自然也清楚晏清对他的回护,他搬出了晏清,江先生便会在母亲那里替他遮掩一下。

    圣懿太后的名号在江先生那儿比什么都好使,虽然是绕了一大圈,但这个法子倒还管些用。

    转眼便到了嘉佑二年,从初春起,晏清就染了风寒,太医院倒是开了方子,可治标不治本,总是好不彻底。

    到了入夏时节,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她的病症才稍稍有了起色。

    那半年的时间里,在文德殿听内阁议事的多半时候都只有曹太后一人。

    晏清在不在倒也没什么差别,横竖她也不爱理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