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科举制度
苏禾秦小慵
逍遥贵公子
赵皇微微颔首,苏禾这才宽心,放心说了下去。
“赵国以武定天下,用的是有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之能的武将,而非仁治的文臣,所以如今朝中多武将。
“赵国如今大多数的文臣,要么是前朝遗留下来的,要么就是像我父亲这种,与外祖沾亲带故,在朝中谋了个差事的。
“前者大多心中对赵国兴许有些看轻,于陛下不忠;后者不见得有多少才能,但又因重臣之面,不得不给予职位。
“陛下忧心的是赵国如今无人才可用。又因赵国初建,一面是本国没多少有真材实料的人,另一面是吸引不来其他国家的人才。
“所以,陛下想通过打压朝中如今的武臣,向国内外展示出您的诚意。但,陛下,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赵皇,双目因讶异,微微睁圆。
虽然苏禾此人疯言疯语,但他说的,正好是他所忧虑的。
赵皇深吸一口气,忙问道,“依你所见,朕应如何?”
苏禾咧开嘴一笑,一拍大腿,向赵皇谄媚的笑了出来,“那陛下可就问对人了!”
杜子美看的心惊胆战。
这么些年,他还是头一回见有人敢这么对赵皇说话,即便是当初的他,教导赵皇时,也不敢如此。
“依我之拙见,我觉得陛下不该重文抑武!”
“赵国因武而兴,若是打压,那些开国将领该怎么想?让赵国的千万士兵如何想?
“自古以来,一国繁盛,需文武双全。文者,造福百姓,消内忧;武者,定天下,平外患。
“若是想让有才能之人入赵国为官,陛下要礼贤下士,任何有功之人都应得到重视。只有这样,那些有才能的人,才会心向陛下,忠于赵国。”
“招文官,陛下不应延续历朝历代的传统——由世家大族推举引荐,这样很容易让他们联结在一起,形成陛下颁发政策的阻力。陛下要是想要得到一群只忠于自己的文臣,可以布告天下,广纳贤才。凡是有才学之人,皆可通过考取功名,不再由人推举!”
苏禾心想,赵国,乃至其他六国都没科举,只有一个太学。
太学学生每天苦哈哈的读书,就是为了能被伯乐赏识,入朝为官。
但如今赵国初立,难免有那么一两个膨胀的人,试图将那群太学学生拉拢,先打压再施以援手,如此,那些太学学生就忠于拉自己出泥潭的人,而不是赵皇这个头头。
一时间,苏禾对赵皇有些同情。
自己给手底下的人发了俸禄,还得不到他们的尊敬,还真是可怜。
赵皇并不知道苏禾心中在想什么,看着苏禾觉得又惊又奇。
惊苏禾竟然有如此想法,奇他想法如此新颖,他此生闻所未闻。
“苏禾,你可知赵国有多少读书人?你如此大言不惭,不怕批阅试卷的那些大人骂你?”
虽然赵皇所说的话像是在责备苏禾,但他脸上隐隐带着笑意。
侍奉他许久的王稳知道,赵皇一点也不生气,甚至还觉得苏禾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果然,苏禾嘿嘿一笑,挠挠头接着道,“陛下,您可知道话本子里的得道成仙?”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