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如何解决后勤问题 中
陈勇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行事光明磊落,不偷不抢,还主动提高价钱就为了不让老百姓吃亏”。
“这是怕有些胆小的不敢喊价,直接就给高点,生怕老百姓吃了亏啊”。
“不仅如此,这牌子还让后续部队有了话头,过去就可以行买卖了,老百姓也容易相信不会跑”。
“我要是有这个牌子,那不得留下来当传家宝啊”。
“那真要是留到建国了,不得高兴死”。
【当然了,路上要是碰到地主军阀,他们肯定是要倒霉的,肯定要被没收家产,但是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我军对商人却十分友好,中小城市的商人连捐款都不用出,即便要让大商人捐款也要军团以上的政治部门批准,即便是地主兼营的商业,我军也只没收粮食,商店是不会动的。】
【所以,如果真的遇上这么一支对民族工商业友好的军队,恰好真有人穿越到那个时候的路上,在寒冷的冬夜开启了一个电灯通明,琳琅满目的超市,必然会轰动全军,那时候店主要考虑的,恐怕是超市的题词应该挂在哪儿才对吧。】
【说到交易,我们与民众实行交易,又不叫商人捐款,那资金从哪来呢,其实这个不用担心,因为沿途有人送给咱们呗。比如一九三四年底我军刚刚从湖南入贵州南部时,贵州军阀就把一个师送上门来,结果意料之中的一触即溃,人被缴械银元奉上,还献出了黎平、黄平、镇远这3个府城,镇远一向是湘西商业重镇,我们就拿着军阀老爷们的军费物资在城里来个大采购,买了一大堆棉布准备过冬。】
【当时贵州自己不产盐,全靠川盐入黔,军阀老爷们把持着进货渠道,把盐价炒到了天上让贵州老百姓根本吃不起,但老百姓吃不起老爷们也不慌,觉得自己堆在仓库里增值保值就可以了,等着涨价发财。这时我军一打过来,黔军纷纷跑路,这些满仓满载的大盐号自然全部送给我们了。】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贵州军阀都有盐号被我军完整缴获,让后勤部门手上掌握了大批的食盐。有了布匹,有了食盐,事情就好办了,我军进入遵义后就开始使用自己发行的纸币向群众购买牙刷肥皂之类的日用品。】
【很显然,一旦我军离开遵义这种钱就会砸在群众手里用不出去。因此,我军出发前就决定收回所有纸票,收回的方法就是靠盐兑换,规定是每一块票可以换一斤盐,这么便宜的价格瞬间轰动了长期苦于盐价昂贵的遵义市场,为了换到便宜的盐,市民纷纷拿日用品向我军兑换票子,然后再用票去买食盐。结果纸币基本上全部收回,而我军紧缺的日用品得到了补充,百姓得到了便宜的盐,只有军阀土豪劣绅受伤的事件又一次达成。】
【既然最后要回收,当初为什么要使用呢,岂不多此一举,直接把东西分给群众不就行了吗。】
【很明显,既然我军不能长期驻扎,为了防止敌人报复群众,使用货币和群众走一遍合法买卖的形式,让群众成了光明正大买东西的买主,而不是领取物资的人,那敌人要追究群众,只需要说他们自己想亏本,我有啥办法,让敌人哑巴吃黄连,找不到报复群众的借口。】
“用钱交易还有增强信任吧,我都敢收你的钱了,那不就是相信你了吗”。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