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范雎远交近攻之国策
赵扶苏
穿越大秦:我有狙击兵
“那些亡国的君主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国家决策的大权都交给宠臣。而掌握着国家生杀大权的宠臣们一个个妒贤嫉能,瞒上欺下,谋取私利,从不为国家稳定发展考虑。最终丧失了自己的国家。”
“如今秦国的情况是:从小乡官到朝堂之上的重臣,甚至连大王的左右侍从,都是相国穰侯的亲信。大王在朝堂之上只是孤单一人,我暗自在替您害怕。在您之后,你的子孙还能登上秦王之位吗?”
秦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如梦初醒,说:
“先生说得对。”
秦昭王于是将太后的权力限制在后宫;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让他们回到他们各自的封地上去;任命范雎为相国。
秦昭王收回了穰侯的相印。由于穰侯家的财产太多了,一次性搬到封地陶邑去的话需要极多车马。秦昭王好人做到底,下令由朝廷派给牛车帮他拉东西迁出国都,派出了一千多辆牛车才装完。
到了国都关卡,守关官吏检查他的珍宝器物,登记造册,发现珍贵奇异的宝物比秦昭王家还要多。
秦昭王收到守关官吏的检查造册,庆幸问题发现得早,在自己还年富力强时驱逐了强臣。如果到了自己晚年,这秦王是谁家的还真不好说,感激范雎立下这份功劳,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公元前265年,范雎任秦相的第二年,秦国向东进攻韩国,拿下了少曲和高平这两个城邑;同年,又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池。
公元前264年,秦国进攻韩国的汾陉,并在靠着黄河边上的广武山筑城。
公元前262年,秦攻取韩国的野王,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国内隔断。
一直到公元前259年,先后攻占了陉城、南阳、缑氏、蔺等大小城邑几十座,秦国的版图一年比一年扩大,这都是采用了范雎远交近攻国策带来的硕果。
范雎在担任相国后,发现秦国的蜀地和关中地区交通不方便,需要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联系和控制。于是决定在由秦入蜀的群山峻岭中开凿栈道。也就是褒斜道,是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称斜谷路,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路,全程249公里。
自秦惠王降服巴蜀以后,蜀守张若及其继任者李冰,迁移民、筑城市、修水利、治农业,使得当地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很大的改观。
巴蜀的粮食源源不断运送至秦军前线,供给给持续作战的秦军。
蔡泽在列举范雎之功时,曾说道:
“君侯相秦,计不下座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斩断三秦通途,令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已得,君之功至极。”
“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
蜀汉丰富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长安三辅地区发达的文化流传蜀汉。秦国两大产粮区,一南一北,粮食产量巨大。两地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迅速交融,秦国国力再次跃上了一个高台阶。
千里栈道的开通,不仅便利了秦、蜀间的往来交通,还使秦国用兵更加灵活,可以由蜀地出击河东国家。
此后,秦国不断地恫吓楚国,扬言由蜀地而下,秦军不消几日就可踏平楚国。楚国在其他五个诸侯大国受到秦国攻击时,不敢全力增援,总要留着相当大的兵力在国内,预防秦国抄它的后路。
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仍自称张禄。魏齐、须贾等人由于找不到范雎的尸身,认为他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希望劝说秦国不要攻打魏国。
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隐蔽了相国的身分,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外,假装偶遇到了须贾。
须贾见到范雎不禁惊愕道:
“范叔原来没有死啊!”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