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去症之法,血洗!

 李青冥
    当然,苏白并非空口白话的说出一些奇思妙想,而是早就深刻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不知道在脑海中辩证了多少次。

    也就是此次科举时间长达三天,正好给了苏白机会,让他能够毫不保留的将自己所有的观点尽数写下。

    在看完了苏白提出的废法而服私这一观点后,梁国皇帝瞬间眼前一亮。

    梁国皇帝并非那庸碌之君,既饱读诗书又能上阵杀敌,他早就感觉到了梁国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

    但奈何身在局中,外加朝廷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党羽关系分其心力,他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时间能够梳理清晰。

    苏白的观点帮他吹散了眼前的迷糊,让他看清了梁国这尊庞然大物的症结所在!

    有症结,那么自然就要有去症之法!

    苏白尖锐的指出,导致王朝贫弱,废法服私的三大蛀虫。

    其一,趋炎附势的奸臣!

    所有的奸臣其实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想要顺从皇帝都心意,得到皇帝的宠爱,从而获得权力。

    因此皇帝喜欢什么,奸臣就跟着吹捧什么,皇帝做什么,奸臣就赞美什么,皇帝不喜欢的,奸臣立刻就会网罗罪状,给人上纲上线。

    他们甚至能为了讨好皇帝放弃自身的利益,哪怕是处死自己的党羽,只为讨得皇帝欢心。

    放弃国家的利益,为了皇帝的某个喜好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放弃百姓的利益,眼中完全没有百姓,做事也从来不以百姓的角度出发。

    这么做竟是只为了讨好一个人,满足一个人的利益。

    那么皇帝会看不出来吗?

    能看出来,但却不会有所作为。

    因为人性大抵都是如此,哪里有人会喜欢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

    而奸臣恰恰就是擅长揣摩皇帝的想法。

    凡事都顺着皇帝说,坚定的站在皇帝这一边。

    时间长了皇帝自然就会被蒙蔽,在一声声皇上圣明中迷失自我...

    在获得宠幸后,奸臣就能凭借着宠幸大大提高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

    其他官员自然也会对其多有忌惮,再施展一些手段将更多的官员拉拢到自己的党派,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巨大的声音,就算是皇帝也无法忽视。

    这时候如果皇帝再不使用方法驾驭这些奸臣,以为奸臣还是过去那个奸臣,那么奸臣就有可能把控朝堂!

    ......

    其二,高谈阔论的读书人!

    某些读书人的言论根本就不从现实出发,只会引经据典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从而沾沾自喜的得出一个结论,看待问题只看表面,不懂得剖析问题深层次的东西,说的话就仿佛无根的浮萍。

    可实际上这些大道理却根本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若是轻易相信反而会使国家面临危险。

    他们愚蠢透顶又顽固至极,他们固守己见又不能接受新鲜事物。

    只会在既定的框架里做学问,从来也没想过走出这个框架,也不敢去想。

    甚至于有些人还会攻击那些提出新奇观点的读书人,认为其是大逆不道,愚蠢的认为圣贤书中的道理万世不变,后人必定不如上千年的圣贤。

    又愚蠢的认为圣贤上千年前的观点仍然能适应当今的国家,能解决当前国家面临的困境。

    殊不知,圣贤也有局限性,局限于当时所处的时代!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