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出征(三)

 刀尖上的大唐
    第9章 出征(三)(1/2)

    要说昭义镇,这在大唐也是个明星选手。

    当初安大帅造反,国朝名将薛礼薛仁贵的孙子薛嵩主动投效,做了铁杆叛军。后来朝廷招安,薛嵩摇身一变就做了相卫节度使。初时领有相、卫等州,大概在后世的河南安阳、新乡一带。咱们薛大帅不但会打仗,还是理政小能手,在他治下各州恢复很快。大历元年即七六六年,薛大帅得封高平郡王,相卫镇得赐号“昭义军”,由此相卫节度使得称昭义军节度使。

    后来昭义军几经变故不细表,只说到了乾符年间,也就是大概十几年前,昭义镇仍领有泽、潞、邢、磁、洺五州,养得精锐二三万,东边挨着魏博,北边与成德相交,也是河北强镇之一。李国昌、李克用爷俩造反时,昭义军亦是平叛主力之一。

    如此一个强镇,居然就在今年正月彻底覆灭了。

    这都是李克用做的好事。自从做了河东节度使,从中和三年即八八三年开始,独眼龙连年攻伐昭义,前后打打停停七年。终于,昭义节度使孟方立兵败下线,李克用以弟弟李克修领西边的泽、潞两州,安金俊领东边的邢、洺、磁三州,彻底并了昭义。对,安金俊就是对面的主将。

    元和时,大唐曾定天下方镇秩序,后来虽然小有变化,但是大体格局还在。尤其是河北藩镇,边边角角有些调整很正常,但是一个强镇说没就没,这是开了河北的先河啦。郑大郑守仁没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本领,但是,作为河北藩镇的一个兵,他感到了时代的某种变化,很有种兔死狐悲之感。覆巢之下,哪有完卵呐。

    至于四哥儿么,就是郑二的爹,因在家里行四,人称四哥儿。当年李匡威的爹李全忠本是李可举的部将,奉命领兵打义武镇的易州。先是,刘仁恭挖地道破城,形势一片大好,李全忠这草包却被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夜袭杀败。一点都不忠心的李全忠害怕回来得罪,干脆领军反扑幽州。才得了捷报的李可举哪想会有这么一出,不及防备,在城头全家自焚身死,十分壮烈。

    郑二的爹,当时是李可举的亲军,正是那场动乱中没了。所以严格来说,老郑家与节度使李匡威是有些旧隙的。

    兄弟俩追思了爸爸片刻,郑大继续说:“四哥儿原为李可举牙将,这些年我每战用命,走到今日,你道李帅信我么?哼,看他有功赏我是信我?那是他要笼络军心,不得不赏,否则谁肯卖命?

    然李帅之心我岂不知?我辈厮杀汉图个甚?不就是镇守一地传之子孙么。以爷爷这个军功,外任个刺史怎么不够?但你看他放我么。你来我这里有甚前途,难不成你我兄弟继续给他家卖命到死?呸,他也配。四哥儿就不明白这个理,一辈辈死得不值啊。”

    “大兄,早说啊,你我兄弟你看。”郑二疑惑尽去,心情好了不少,这才是好兄弟嘛。但是郑大后面的话却让他陷入更大的迷思。

    “开始我亦当那老狗大度,重我信我。狗屁。”郑大抻抻膀子,道,“你跟着李大多学多看,还要多读书。俺也是这阵子听李正抱讲古时悟了,他给我两册书,一是李卫公兵法,还有一卷是个甚来忘了。我发现,咱家吃亏就在读书太少,许多道理书里早就写明白了,我等还傻乎乎球也不懂。待我看完给你也看看。

    说远了,这事你心里有数就成。在李帅身边这些时日,我观其子侄全不成器,副帅倒是有些勇力,此非善事呐。啧啧,将来卢龙是谁家天下都很难说。”

    这个副帅说的是节度使李匡威的弟弟李匡筹,据说也是个勇将,不过郑二也没见过,不好妄下判断。读书不读书么没兴趣,但听到叔侄相争,郑老板来劲了,这可是老戏码。忽觉慧海灵光一闪,郑屠子道:“大兄你觉得刘窟头能成事?”

    看这小子上路很快,郑大心中满意,道:“能否成事不好说,不过这厮有些门道不假。当初李全忠在易州兵败,这厮也在呢。那你说,李全忠打回幽州,刘窟头能不知道?里头有他没他一份力?想想,细想想。

    远了不说,从李可举至今,镇里走马换将死了多少人?你看刘仁恭虽说现在不很得势,却稳如磐石啊。前两岁李帅冷落他,兵都给夺了,打发他去景城。哎,这老狗就能借着一个瀛州匪乱咸鱼翻身。你看现在手下又有二千兵了。虽不多,却皆是精锐。我看他此次到蔚州便是鸟脱牢笼,未必不能做些事业。

    镇中将领莽夫居多,我瞧来观去,就这刘窟头有些手段。为甚叫他刘窟头,你当他只会挖洞么。李公那里有我足够,也到头了。你在这边,将来不管怎样,咱家皆不吃亏。”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