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港老板娘买切糕 孟东军的单车眼皮底下被偷了

 在深圳的日子
    第十章 香港老板娘买切糕 孟东军的单车眼皮底下被偷了(1/2)

    超市门前的摊位,虽说有城管时不时的检查,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风平浪静的。

    据说超市的负责人,给城管的领导意思了意思,除了特别的日子,有市里或外省的领导来检查参观时,会提前通知他们不能摆卖外,倒也很少有城管过来。。

    孟东军的生意一直很好,反正每次出摊,都能净赚个300~500的吧。

    很多摆摊的老板看孟东军的生意好,就来他这里拿货,孟东军每个以5块5的价格批发给他们。

    这里还要说到好朋友王志华,他把磨刀器批发的地址给了孟东军,这样,孟东军就自己跟义乌老板联系进货了。真如王志华所说的,批发价每个1块钱。

    这个超市门前出租的摊位,大概有二十来个,超市是有要求的,商贩卖的货物,不能有超市的同类商品,有几个摊贩,花车上放了和超市同类的商品,被要求下架收了回去。

    因为孟东军的生意一直比较好,旁边一对夫妻档,他们是买各种小玩具,随身听、电池、望远镜和一些小魔术的道具的。但生意始终不怎么好。他们主打的是一种衣服的挂钩,那种带小吸盘的一种家庭用的挂钩。他们表演的道具。就是把挂钩在一面墙上吸住,然后下面吊几块砖头,证明这个挂钩承载的重量。

    男的姓席,三十多岁,他们夫妻两人大部分时间是女的看摊,男的在深圳市区内做走鬼生意,最近男的从孟东军这里批了一部分磨刀器去买,看样子生意不是很好,孟东军记得他拿了50个磨刀器,一个星期都没有卖完。

    卖花粉的小燕子叫王欣妍,但没有人记住她的名字,甚至连她的姓都记不住,人们都叫他小燕子,偶尔会有人喊她格格。

    她的花粉生意时好时坏,包装上印的是繁体字,应该是她的香港老板娘,从香港带过来的货,生意好的时候,有时候能买几千块钱,但有的时候,按香港老板娘的说法,连摊位费都收不回来。这个上海的香港女人,对小燕子也是很好的,虽说雇佣小燕子时讲明了包住不包吃,但香港老板娘经常会在中午吃饭时,给小燕子打一个十来块钱的快餐过来。

    这使其它几个摊位上,被雇来的打工妹打工仔,很是羡慕小燕子有这么一个好老板。

    孟东军也很喜欢这个香港老板娘,孟东军的西北老家,有一个针织厂,哪里上班的职工,大部分都是从南方支援边疆过来的,有很多是上海人。那些上海人,普遍都比本地人聪明。因为这些上海人的子女,大部分都考上大学走了。

    孟东军很敬佩这些上海人。

    所以他把磨刀器送给了这个香港女老板,还把家乡带来的特产枸杞送给她。

    当得知孟东军有收藏习惯的时候,香港老板娘把她弟弟带来的日本钱币,元角分之类的送给孟东军一些。

    香港老板娘给小燕子带来零食的时候,也会分给孟东军吃。

    这天下午,香港老板娘风急火聊的来到摊前,他手里提着一大塑料袋东西,他把东西往花车货架上一放就说开了:

    “哎呦,上当了,上当了,呶,切糕,我问他多少钱,他说10块钱,我称了2斤多,他要我200块钱。他后面才说是1两10块钱。被宰了,被宰啦!”

    她苦笑着,把切糕分给大家吃。

    当年是荔枝大年的丰年,大街上的荔枝。基本上都是一块钱,一块五毛钱一斤。这二斤切糕就能买200斤荔枝了。

    当年切糕的价格让人瞠目,据说一板车切糕可以卖到几万元,这是切糕最火的年代。

    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小贩推着装满切糕的板车售卖。

    孟东军没有吃,他委婉的拒绝了,他说牙疼。他不吃切糕,是有深层原因的。

    他和老陈合租的时候,他亲眼见过,冒充新疆少数民族的老陈做切糕,因为南方热,切糕里面要添加防腐剂,为了把防腐剂均匀的掺在切糕里面,老陈是把防腐剂含在嘴里,往切糕里面一口一口喷的,当时他们房子里面合住的有六个人,三个收废品的河南人,一个广东河源摆地摊卖电子产品的小伙子,加上孟东军和老陈。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