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子效尧舜圆董卓梦,夏辰统华夏征东海寇

    第119章 天子效尧舜圆董卓梦,夏辰统华夏征东海寇(1/2)

    公元一百九十四年,初平四年春,大汉朝的丞相夏辰,以一种近乎辉煌的仪仗,引领着天子刘协与满朝文武,缓缓踏入了古都洛阳的门槛,标志着大汉的都城,正式告别了烽火连天的长安,重返了历史深沉的洛阳城。

    刘协站在洛水之畔,望着这座再度焕发生机的都城,眼中的震撼难以言喻,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潮水,波澜壮阔,五味杂陈。他当即宣布,改年号为兴平元年,寓意国家从此步入一个新的和平与兴盛时期。

    在这一片喜庆之中,夏辰的荣耀被推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册封为盛国公,其地位显赫,几可与日月争辉。同时,他的夫人董白,被赐予了“韶华夫人”的尊贵称号,寓意其青春永驻,风华绝代;蔡琰则以才情出众,被封为“御笔丹书夫人”,象征着她的文采飞扬,可留名青史;而夏辰之女夏曦,更是被赐予了“朝歌郡主”的封号,预示着她的未来将与这片土地的辉煌紧密相连。

    夏辰的名声,地位,都达到了顶峰!

    晨光微露,朝堂之上,夏辰正娓娓道来,细数着各郡百姓迁徙至司州的点点滴滴,言语间透着几分沉稳与关怀。忽地,一阵急促而沉重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宛如寒风骤至,令人心生寒意。刘协,这位年轻的帝王,此刻竟剧烈地咳喘着,一抹殷红的血花在他苍白的唇边绽放,最终无力地洒落在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前,如同凋零的花瓣,预示着不祥。

    夏辰与董卓,两位朝堂重臣,距离最近,几乎是本能地向前几步,双手小心翼翼地伸向那摇摇欲坠的身影,试图给予一丝支撑。“陛下,您感觉如何?”夏辰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关切。

    “快!速去传召太医!”董卓亦是心急如焚,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刘协却轻轻摇了摇头,那双曾经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眸此刻显得格外深邃,仿佛承载着千年的风霜。“丞相,夏卿,不必忧心,更无需劳烦太医。”他的声音虽弱,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决绝。太医们早已轮番诊治,却皆是无功而返,对于这缠绵病榻之躯,他们亦是束手无策。

    此情此景,朝堂之上,一股莫名的沉重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凝滞。

    “朕能看到洛阳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心中甚慰。丞相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也没有违背你的承诺。太医说朕时日无多,丞相乃国之梁柱,需当勉之!”

    这番言辞虽显虚弱,却在这空旷无垠的大殿之上,字字清晰,震颤着每位大臣的心弦。

    众人皆从中捕捉到天子话语背后的沉重意蕴——

    朕之身躯已衰,卿当奋力前行!

    这分明是在向满朝文武宣告,他的皇位要传给夏辰吗!

    要知道,夏辰只是一个外臣啊。大汉四百年历史,就从来没有过传位于贤的先例!

    “陛下不要说话了,好好休息。太医治不好陛下的病,那臣便寻访天下名医,定不会让陛下有事。”

    虽然夏辰有篡位之心,但他并不想让刘协死掉。

    毕竟刘协对他,那可是掏心掏肺。

    刘协抓着夏辰的胳膊,面色苍白,但眼神却带着一抹坚定,“朕自继位以来,五载有余,上愧对国家,下愧对黎民,此生无半分功劳可留存于史,朕心实为不甘。”

    “太史公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朕之死可造福天下苍生,是否重于泰山?”

    他紧握着夏辰的手,那份力度仿佛要将这份决心深深烙印在对方掌心。

    刘协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深情,宛如一位即将远航的老者,在交代着最后的心语。夏辰静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静静聆听着这仿佛跨越生死的遗言。

    “你也曾对朕说过,”刘协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为人处世,但求无愧于心,便可勇往直前。今日,朕欲行一事,一桩遵从内心呼唤的壮举,还望丞相莫要推辞。”

    夏辰深吸一口气,目光凝重:“陛下,但说无妨。”

    刘协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缓缓开口:“朕欲效仿古之尧舜,将这天子之位,传于丞相之手。不过,在此之前,朕有两个小小的愿望,望丞相能成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